本文转自:梧州日报
这位“后浪老师”有点酷
讲述人:市新兴小学梁凯文 岗位:语文老师 教龄:8年
我喜欢以这个时代的语言、方式开展教学,激发学生求学兴致。(作者供图)
作为一名“90后”教师。有人说我们这代教师是“数字原住民”,是“斜杠青年”,我觉得说得挺对——我会教书,也会玩无人机;能带语文课,也能搞社团、做主持、传播传统文化。我不太喜欢被定义,因为教育本身,就是一场充满创造力的陪伴。
从小,我就对教师这个身份有天然的好感。那个总趁着放学后溜进教室,踮脚在黑板上模仿板书的小男孩,从没想过有一天,他真的成了“孩子王”。2017年,我如愿站上讲台。初为人师,紧张与兴奋交织,但真正让我踏实下来的,是孩子们毫无保留的信任和笑容。他们叫我“凯文哥哥”,拉我一起做游戏、说悄悄话——那种被需要的感觉,让我真切体会到何为“教育的温度”。
我是典型的“90后”:爱折腾、兴趣广、不怕试错。摄影是我的爱好,从相机到无人机,我拍下了无数张孩子的笑脸、活动的身影、安静地思考。这些画面不只存在硬盘里,更刻进了我与他们的共同记忆中。学生们常说:“老师你怎么什么都会?”其实不是都会,是愿意和他们一起学、一起玩。
主持,是另一个让我走出舒适区的尝试。个子不高的我,从前从未想过能手持话筒掌控舞台。但当我真正站在聚光灯下,听到台下的掌声——尤其是来自我的学生时,我才明白,自信,真的能让人发光。我想用行动告诉孩子们:人生不设限,舞台无处不在。
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大队辅导员,我努力把“传承”做出新意。我们诵读经典、接触粤剧、体验茶文化,不是机械地复刻传统,而是让经典“活”在当下的体验中。我带着师生一起组织少先队活动、组建小主持人社团、参加朗诵比赛,一批批孩子走出校园、走向更大赛场,甚至拿到了“全国优秀少先队员”的荣誉。
有人说90后“佛系”,但我偏愿深耕。从教这些年来,我积极参加各类教学竞赛、教研活动,累计获奖140多项。我不是追求光环,而是相信——教师唯有不断成长,才能真正照亮学生。
我们是“互联网一代”,也是“双减”背景下的新一代教师。我们会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沟通,用他们理解的语言传授,用他们愿意跟随的方式陪伴成长。
教育,是我从童年至今不曾更改的梦想。很庆幸,我能以这个时代的语言、方式,继续书写我和孩子们的故事。
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